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- 《河北经济日报》:激活“绿动能”百年大港迈进“五星级”

    港口,是航运的重要集结点和枢纽,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。绿色港口建设,是未来港口升级迭代的必由之路,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探索与实践。

    “五步抑尘法”控尘、提高清洁能源覆盖率、创建5A级工业旅游景区……近年来,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港着力打造“零碳码头”“零废码头”和“花园式港口”,绿色港区建设不断提速。

    今年5月,秦皇岛港东港区煤三期码头、煤四期及扩容码头、煤五期码头获评全国首个“五星级”绿色港区。这座开埠于1898年的“百年大港”向绿而行、再启新程。

运煤不见尘
煤港拥抱碧海蓝天

    作为“北煤南运”的枢纽,秦皇岛港煤炭码头繁忙异常,平均每天都有超40万吨电煤从这里“奔赴”华东、华南等地区。

    7月10日,万吨运煤大列轰鸣进港,第一站来到的是“卸车机房”,在这里可以看到震撼的大型自动翻卸现场。

    以每3节车厢为一个循环,卸车机钳制车厢旋转,240吨煤炭被“兜底”卸入底层漏斗。180秒即可完成一组翻卸循环,效率之高让人惊叹。更为震撼的是,整个过程丝毫看不到煤尘飞扬。

    “抑尘工作是卸车机作业中的重要一环。在煤炭翻卸过程中,设备两侧会喷射出微米级的干雾,干雾和煤尘颗粒充分结合,可以有效抑制扬尘产生。”秦港股份安全环保部副部长张小江为记者揭秘。

    “进车倾翻自动喷淋、干雾洒水抑尘、底层动态注水、加注湿润剂、空车自动清洗。”这是秦皇岛港煤炭卸车作业的五步抑尘法,也是环保神技能。这一番操作下来,卸车机撒落从原来的75公斤/万吨减少到2公斤/万吨。在几米外的卸车机房外,室外一体化检测仪显示空气中PM2.5的指数只有每立方米10微克,空气质量为优。

    环保不只在卸车环节,堆料、取料、装船……煤炭运输作业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产生煤尘外溢。如何治理?这里头“门道”可不少。

    被翻卸下来的煤炭,穿过封闭式的运输管廊,到达秦皇岛港的标准化堆场。在这里,一个个煤堆像小山一般矗立着,但脚下的路面却是异常干净,周边树木的叶子上没有煤尘。一道高大的防尘网竖立在碧海和堆场之间,将一座座“煤炭小山”围了起来。

    “这道‘钢铁长城’有23米高,护卫着港区环境,是堆场打头阵的第一道防线,能降低平均风速,减弱堆场起尘、飘移、扩散。此外,地面设置隔离墩,防止车辆带尘进场。”张小江说,为了对付堆存时间长、易起尘的煤种,工作人员还会向煤堆表层喷淋结壳剂,类似于打上了一层“摩丝”,把煤尘牢牢“锁”住。

    除此之外,洒水车、吸尘车、雾炮车等各种抑尘除尘设备联合作战,可实现四季运行、全时段抑尘,对煤尘粉尘抑制率达到95%以上。

    如今,秦皇岛港构筑了一道道防线,基本实现了煤炭装卸全过程无尘化、生产清洁化。

    抑尘用新方,治水也有新招。荷花在清水之中盛放,鱼群畅游嬉戏,废弃的矿石堆场变身蓄水池,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。

    “我们将矿石堆场改造为储水沉淀池,堆场雨污水全部收集。这既缓解了煤炭堆场的积水压力,也实现了港区污水零排海。利用形成的清水进行日常园林灌溉和道路喷洒,水资源得到有效再利用。”秦港股份流机公司技术员庞胜楠介绍说,“一场中到大雨可节约用水成本10万元左右,用句老百姓的俗语讲,‘这是天上掉钱了啊’!”

    推行“湾长制”,实现港区污水零排海,秦皇岛港区连续7年近岸海水水质达到一类标准,远优于功能区海洋港口水域四类标准要求。

清洁能源应用
擦亮绿色低碳“新名片”

    在秦皇岛港东港区,绿白相间的“秦港28”轮静静停泊在专用充电桩旁,等待着下一次作业。

    船身总长37.5米,型宽10.4米,型深4.7米。但可别小瞧这个“小家伙儿”,它是渤海湾首艘混合动力拖轮、全国第一艘具备对外消防能力的新能源拖轮,能够通过拖带、顶推,协助大型船舶进出港、离靠码头,还可利用海水与消防泡沫,对海上船只、码头设施进行精准消防作业。

    “今年2月,‘秦港28’轮正式启用,在电机推进模式航行时,噪音低、震动小,实现绿色低碳零排放。”“秦港28”大管轮孟二伟告诉记者,混动拖轮有效解决了传统拖轮大噪声、高油耗、高排放等问题。每年可减少柴油使用量约113.4吨,减排二氧化碳355吨。

    在秦皇岛港区,还有一列明星列车——秦皇岛港新能源1号机车。这台机车也不简单,是国内首台由旧内燃机车改造而成的纯电动调车机车,每天忙碌穿行,奔跑在港口铁路线上,担负着东西港区的取送车作业任务。

    “以前一台机车每年耗油19万升,排放二氧化碳502吨,改造成电车后更环保更经济。”秦港股份铁运公司机务段副段长李璐介绍,1台新能源机车每年二氧化碳的减排量,大概相当于185辆1.6排量汽车的年排放量。他们还有18台可供改造的机车,未来绿电机车改造将实现无人化。

    节能降碳,不仅发生在能源消耗侧,供给侧也在同时发力。

    船舶岸电,即使用陆地电源向停靠船舶进行供电,是秦皇岛港“绿色港口”建设中的重要一环。

    “岸电环保节能,可以代替船舶柴油发电,靠港的船舶不再‘吞云吐雾’,大大减少了氮氧化物、颗粒物等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。”秦港股份技术设备部部长徐春阳告诉记者,2023年船舶使用岸电次数280次,接电时间6402小时,用电量148万千瓦时。

    据了解,目前,秦皇岛港煤三、四、五期码头配备移动式低压岸电装置,实现岸电全覆盖。今年重点推进煤一、二期码头岸电系统建设,逐步实现高低压岸电全覆盖。

    挖掘清洁能源潜力,秦皇岛港的新能源应用还在进一步拓展。

    在东港区,分布式光伏能源管理项目建设如火如荼,5万平方米的屋顶和3280米铁路沿线建设光伏,为港区提供清洁电力。“吐碳”环节越来越少,新能源机车、电动牵引车、自卸车等一大批绿色设备,覆盖港区作业流动机械、保洁车、巡逻车等多个领域,港作车辆新能源使用占比到2025年将达到50%。

“良港+美景”
5A级工业旅游景区渐行渐近

    站在秦皇岛港码头,凭海临风,看波浪翻涌、海鸥起舞;紧靠海堤的口袋公园里,曾经的工业生产老物件点缀在绿地花丛之间,自然景与工业风融合;西港开埠地内,人们在纵横交错的铁路边漫步徜徉……

    “这里不像港区,更像景区!”参加秦皇岛港开放日活动的市民不禁被这里的“颜值”折服,纷纷拍照、打卡。

    “花园式港口”建设的背后,绿色化与智能化密不可分。

    来到秦港股份调度指挥中心,巨大的电子屏上,各码头实时作业场景尽收眼底,大气、水、移动源尾气、道路环境状况等数据信息一目了然,可实时监测分析。轻点鼠标就能进行2000余台环保设备的协调联动、管理管控。

    理念创新,绿色转型打开新格局。秦皇岛港不仅注重港口历史文化元素保护,更注重弘扬人文精神。开展“修旧利废”“见缝插绿”,将港口老物件充分利用起来,制作成一批创意佳作,在展现绿色发展成果的同时,彰显百年港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;把防波堤的空白墙壁改造成既美观又会“说话”的文化墙,绘制成一道具有工业艺术的文化长廊;港区目前已完成绿地新建、改建面积约9000余平方米,绿化覆盖率进一步提升。

    当年的煤码头变身成如今的网红打卡地,成为秦皇岛工业旅游的典范之作。

    今年1月,秦皇岛港口工业旅游区通过4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,旅游区依照“工业风、港口范、时尚感”的设计思路,以西港开埠地为“核心”,以专业化能源码头和现代化集装箱码头为“两翼”,带动百年大港焕发新的生机活力。秦皇岛港正在按照建设标准完善景区服务设备、设施,向5A级工业旅游景区创建加速推进。

    绿色、智慧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和底蕴。持续提升绿色、智慧、创新发展水平,秦皇岛港踏浪而行。(《河北经济日报》 2024年7月17日 3版 本报记者刘朋朋 通讯员孙菲)

 

  • 友情链接
今日访问量:22122   总访问量:79875127  
Copyright © 2006 rights reserved 河北港口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:0335-3092114
地址: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(三加)金岛大厦D座 邮编:063200 网址:http://www.porthebei.com

工信部ICP备案号:冀ICP备09049066号-2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冀公网安备:13030202000304号